喀什古城:从危城到5A级景区

旺财去旅游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61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喀什古城东门前,观众近距离与演员互动、拍照(5月19日摄)。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韩沁言摄

  金秋时节,漫步喀什古城,无论访纵横交错、曲径通幽的街巷,赏层叠错落、古朴美观的民居,或逛巴扎、看街景,总会被古城的独特气质所吸引。

  “你可以一眼望穿乌鲁木齐的五脏六腑,但你永远无法看透喀什那双迷蒙的眼睛。”作家笔下的喀什充满着无尽的神秘。

  人们流连于古城热闹的街区,感动于古城居民灿烂的笑脸,迷醉于丝路古道千年遗韵,有谁会想到,过去她却是破败不堪的“危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一项项重大决策部署在喀什古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层层叠叠的民居,结构更加坚固、能抗8.5级地震。巷道增宽,打通了消防救援通道。“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水管墙上挂,解手房上爬”的生活尴尬一去不返。

  如今,喀什古城还是一样的建筑风格、一样的历史街区、一样的民俗风情、一样的传统店铺,居民却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好日子。

  文化古城,产业新城。蓦然回首间,一个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喀什古城,巍然屹立在世人面前,得到世界的认可。

  喀什人以“古城”为符号,为其传承下来的西域风情和丝路文化所骄傲。1986年,喀什市成为新疆第一个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

  矗立在吐曼河边,几百条弯弯曲曲、幽深静谧的街巷,一座座古朴的特色建筑……作为维吾尔族建筑智慧的结晶,古城最迷人之处,在于她将千百年来居住在这里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承载和留存下来。徜徉在喀什古城,仿佛历史和时间都已凝固。

  但古老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状态,与当下的生活需求发生冲突的时候,喀什古城就成了“游客眼中的美,居民心中的痛”。

  在被作为遗址公园保留下来的喀什高台民居,仍可看到古城改造前的样子:600多座用泥巴和杨木搭建而成的房屋,在400多米长的高坡上铺陈开来,巷道最宽处仅6米,窄处不过1.5米。

  喀什人也为“古城”忧虑。自清末经过一次有计划地扩建后,古城基本处于无序发展状态。居民独创的半街楼及过街楼和数百条街巷纵横交错,把古城变成幽深的“迷宫”。

  69岁的麦麦提·沙吾提,世居于古城内的喀依玛克巴扎巷,改造前,一家三代挤在几间破旧的土房子里。

  “当年儿子结婚,我就想原址重建新房,可邻居们不愿意,因为很多墙是共用的,这边拆那边就塌了。”麦麦提说。

  随着时光的流逝,喀什古城里的许多房子破旧不堪,墙壁开裂过大、墙体坍塌,难以抵挡雨雪地震的侵害。“下雨、下雪后,街道办干部用桶、盆帮着居民把积在巷道的水弄出去,不赶紧弄出去,就会泡坏墙体,雪会压塌房屋。路太窄,发生火灾,消防车进不来。”古城改造之前,街道办的干部们没少操心。

  最令人担忧的是,喀什处于地震活跃带,生土夯筑的房屋大多缺乏抗震能力,一旦发生大地震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008年,喀什古城改造的动议得到国家和自治区的高度重视;2009年全面启动了喀什古城区危旧房改造综合治理;2010年喀什古城核心区改造工程正式启动;2013年重点推行外围片区改造。

  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喀什古城的特色被最大限度保留下来,包括1个核心区,27个外围片区。

  经过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喀什市政府提出了3种改造方案供居民选择:易地建楼安置、政府统建房屋主体,居民自行装修;居民自建、政府补贴。

  截至2020年底,累计投入资金70.49亿元,完成喀什古城危旧房改造49083户、507万平方米,对古城区28个片区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推进”的原则,集中连片打造核心区15条街巷和外围区域18个特色街区,大大改善了古城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提升了整个喀什的城市品位。

  古扎社区位于喀什古城的核心区。辖区内道路整洁、屋舍井然,医疗、教育等机构齐全,居民10分钟就能赶到社区卫生室,小朋友不出街区就能进入幼儿园、小学上学。社区党支部书记热则叶·麦麦提说:“居民一步迈进了现代都市生活。”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喀什古城有名的建筑木雕工匠阿布力孜·阿不都拉曾分别参与新疆人民会堂的建筑设计及北京人民大会堂新疆厅的内部装修。

  他家的房屋始建于1980年,也是他亲手设计和装修的。在古城整体改造过程中,他家的老房子作为优秀民居被保留了下来。

  “听说要对古城进行改造,我父亲最担心古城传统的建筑风貌会受到破坏。”阿布力孜的女儿木卡热木回忆说。

  让她父亲没有想到的是,大规模“修旧如旧”的改造,只为古城换了副“筋骨”,却永远留下了古城的“灵魂”。

  “一对一设计”“修旧如旧”成为喀什市的一大创新。改造和维修时尽量保留和利用原有建筑的构件,力求改造后“不是古城,胜似古城”。

  来自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天津大学等单位的知名建筑设计师和文物保护专家,在对确定保留的建筑进行改造设计时,专门与各家房屋主人“一对一”沟通,使最终改造的新居实现了“三效合一”:基本保留了原貌,满足了居家新需求,增强了房屋抗震性能。

  “我们充分听取居民意见,采取‘一户一设计’方式,做到保持古城原风貌,符合居民改造意愿,保证房屋安全抗震。”喀什市古城区危旧房改造综合治理指挥部办公室的赵东江说。

  俗话说“众口难调”。一个涉及22万人的大工程,没有“钉子户”是不可能的。在花帽巴扎开店的麦麦日夏提·阿布都拉老人,就是出名的“难缠”。

  “政府怎么会给我拆了房子免费盖呢?我才不相信!别想骗我!”麦麦日夏提气愤地对着那些正准备改造的人说,“你们就傻瓜一样等着房子和店面消失吧!”

  时任亚瓦格街道办古城改造办公室主任的地力木拉提·依明,每天都去巴扎里给商户们做思想工作,但麦麦日夏提就是躲着他们。

  “这条街道可是古城区最繁华的地方。如果拆除不建,或者将花帽巴扎迁进楼房里,那不仅这个花帽巴扎会消失,就连我们的生活和这门手艺都不会存在了。”麦麦日夏提是坚定的反对者。

  地力木拉提和喀什古城改造办公室的干部耐心地给他讲政策,慢慢地老人被感动了,他举起榔头,将自己店铺的一面墙砸了下来,同意改造。不仅如此,他还写了一封给古城居民的信,帮助古城改造办的干部给其他居民做动员。

  如今,崭新的花帽巴扎呈现在他眼前:硬化的道路,漂亮的店铺,还有可以展览花帽的广场,花帽巴扎繁华依旧。

  5年的改造,喀什古城里别具一格的木雕、铁艺、绘画在这里随处可见,7000多户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民居被修缮加固,完全保留原有风格,古城的传统形态容貌和原有空间格局得到保护。

  在画廊街,努尔·麦麦提老人开了一间画廊。他的许多画作里,都保留着喀什古城改造前的原始风貌。他说,古城改造得非常成功,东北端的高台民居被作为遗址公园完整保留下来,其他部分进行了保护性、提升性改造。现在,努尔仍在用画笔记录这座古城的变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赴喀什古城区考察后认为,喀什古城区改造保留了原有的建筑特征和居民的传统生活习惯,有很多经验值得推广。

  “古城改造一新,但祖辈传下来的营生并没有丢。”40岁的铜匠传承人小凯提·木沙说,政府专门为铁匠、铜匠等匠人规划了“铁匠巴扎”,让一些古老的手艺形成规模,吸引更多的顾客。

  漫步在街巷纵横、蜿蜒曲折、形如迷宫的喀什古城,花盆巴扎、铁匠巴扎、帽子巴扎、手工艺品巴扎……这些特色街区充分保留了古城区的原有形态、建筑风格、民俗文化、人文风情。

  “我们将喀什古城改造和旅游发展深度融合,保留和提升喀什古城内的手工艺加工、特色餐饮、文化演艺等旅游业态。”赵东江说。

  喀什古城核心区改造完成之际,也是喀什古城国家5A级景区创建之时,这种历史性的机遇千载难逢。2015年7月,喀什古城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成为新疆第一个国家5A级历史人文景区。

  悠久的历史代表过去,与时代接轨方能走向未来。生活在喀什古城安居乐业的居民,与游客和谐相处,并向游客展示着生活、经商的真实场景。

  “古城区改造后,我多了4间店铺,1间自己开超市,其余3间出租,一年下来,我比以前多挣4万元。”68岁的古城居民阿迪力·买买提说,“现在腰包鼓了,这真得感谢国家的好政策。”

  看见广阔发展前景的,还有众多来喀什的游客,他们在古城变成“创客”。一大批年轻人来到这里创业,旅拍店、文创店、特色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喀什古城带来新鲜活力。

  “我回到这里,一是对文创产品有很大兴趣,二是看到了家乡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江西上了6年大学的麦吾兰·图拉克毕业后回到喀什,开了间复古写线平方米左右的小店,陈列着特色纹饰的T恤、布袋和店主收集的各种复古饰品,也承载着店主对未来的期望。

  一个新思路点亮一个地方,一群年轻人闯出一条新路,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如今的古城正激发澎湃活力。

  “第一次来喀什旅游就爱上了这里,在古城开了沐色民宿和沐色咖啡馆。”河南姑娘王玮一边在操作台忙碌,一边与天南海北的游客分享自己的经历,“这里有雅致的老建筑,有善良淳朴的人,我喜欢这里的安详、缓慢和宁静。”

  “喀什古城区保护综合治理喀什旅游景点大全,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新疆的关怀,深得喀什市各族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有力体现。”喀什地委委员、喀什市委书记文福来说。

  一街一特色,万家万风情。随着旅游兴疆战略的持续推进,喀什古城已成为喀什地区全域旅游中的核心品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巢湖旅游景点大全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旺财去旅游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65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