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三门岛:早年海防要塞今日旅行胜地

旺财去旅游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61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到惠州滨海旅游,大亚湾的三门岛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海岛。这一点,从网上铺天盖地的旅游攻略就可以看出。

  作为大亚湾海域最大的岛屿、惠州第一大岛,三门岛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前往游玩,不仅是因其优美的海岛风光、丰富的海产,更因其有着淳朴的渔民风情以及深厚的历史人文。

  从地图上可见,三门岛地处大亚湾与大鹏湾交汇的“漏斗口”,是粤东及以北沿海地区船舶来往港澳的交通要道,有3道水门可通过,因此得名“三门岛”。

  市海洋与渔业局2012年《惠州市海岛规划综合调查报告》显示,高丘陵地貌的大三门岛99%的面积都是林地,分布黄牛木林(群落)以及秋茄、桐花树林等,有海拔200米以上的山峰5座。全岛最高峰298米,亦是大亚湾岛屿之最高峰,岛民美其名曰“海誓山盟峰”。登上该峰,北望大亚湾,一览众岛小,南望小三门岛、青洲等岛屿,风光旖旎。

  三门村是一个杂姓居住的海岛渔村。三门村老干部严健伟说,岛上村民至今有20多个姓氏,各个家族的来源地及上岛的时间、缘由各不相同,也没有家谱等文字资料流传下来。

  不过根据老一辈口口相传,大概明末开始,各姓氏人口从惠阳、潮汕、福建等地,或因打鱼、或跑船、或逃难等原因漂洋过海,途经三门岛时觉得“此地甚好”便上岛落脚。久而久之,越来越多人上岛生产生活,逐渐在三门岛形成北扣、妈湾、小三门等村落。如此算来,三门岛有人居住史已有300多年。

  严健伟说,他的太爷爷就是在明末清初时期,为求生计从现大亚湾西区樟浦村出发,跟随商船跑船下南洋,路过三门岛时发现这里适宜居住便在此安家落户。

  过去数百年间,三门岛人绝大部分靠打鱼为生,也有小部分常年在外跑船。村民们在岛上开荒种地、修房建宅,繁衍生息。严健伟说,改革开放前,岛上还有十来亩水田,村民曾种植水稻。一个个山窝窝就是一块块水田,靠下雨积水种地。因岛上没有天然淡水河湖,岛民靠打井积水武汉的旅游景点,家家户户从水井挑水,并用大水缸存水生活。近些年来,村民通过水管直接从山上水井引水。如今岛上引人入胜的一个景点——“相思湖”,其实是改革开放后,村民将山窝窝拦坝蓄水而成的。

  清朝末年,距香港仅数海里的三门岛迎来人口增长高峰。三门村人将打来的渔获送到香港贩卖,再换回粮油布匹,两地之间来往十分频繁。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三门岛居住人口达五六千人,俨然一个小城镇,其中妈湾和北扣分别有2000多人、小三门有1000多人。

  人口的集聚带来繁华的商贸物流。严健伟说,据老一辈村民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岛上茶楼、饭肆、鱼栏、药材店、布匹店等一应俱全,每天光来往三门岛和香港的渔船就有上千艘。1950年,解放军收复三门岛,之后政府在岛上配建粮站、水产公司、银行、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三门小学曾是三门村人的文化教育中心,还曾开设中学。改革开放后,岛上渔民陆续到陆上买地建房,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学校撤并了,岛上适龄儿童都上岸就学。

  如今,登岛走访,仍可看到散布在岛内的废弃营房、学校、卫生所等设施,无不诉说着那一段历史。在靠近北扣村民小组一侧,一所至少有6间课室的“三门岛军民友谊学校”已杂草丛生,大门口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门联,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耳畔响起琅琅书声。

  数百年来,三门岛人丁兴旺,主要是因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旅游景点。从清代开始,大三门岛一直是重要的海上关口,扼守着香港从东北方向经广东往福建、浙江、台湾的水路咽喉。

  据深圳海关2006年在世界文化遗产日立的牌匾记载: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清政府在大三门岛上建造城墙和军营并驻军,作为海防之用,后为便于守备,以官员沱泞名字命名为“沱泞岛”。

  鸦片战争后,英国抢夺我国海关权,在岛上设立海关,隶属香港九龙海关,对过往三条水道(即深圳大鹏至大三门岛,大三门岛高山角至小三门角,小三门岛南至青洲)的船只进行检查、收税,故又被群众称为“三门关”。

  新中国成立后,“三门关”改为三门岛,三门岛海关也归属人民政府。1950年1月7日,大三门岛解放,人民政府接管了三门支关,改称为三门监管站。因该岛与珠海的三门岛、三门列岛同名,1984年改为今称大三门岛。1999年,深圳海关驻三门岛办事处成立,从清代就开始设立的古老海关,再次承担它的使命,用货物和船舶与世界对话。

  如今,在三门岛妈湾村民小组还能看到残存的古城墙(妈湾城墙)。而古城堡遗址旁的清代旧营房,已改建成三门关史展览室,成为人们探寻大三门岛历史人文的必去之处。

  据了解,妈湾城墙是目前大亚湾地区唯一保存的军事古城墙,为研究清代海防设施建筑特点提供了实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据岛上的三门关展览室史料记载,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政府宣布全面封锁中国海岸。此后,九龙关缉私艇经常遭受日本军舰的袭击,有的缉私艇被扣,员工受伤。1937年9月12日,三门关卡遭到日军炮击,其后经常遭到侵华日军侵扰,海关人员被迫于次年5月撤离。

  此后,日军陆续侵占了广东沿海三灶、南鹏、南澳等岛屿,大亚湾三门岛等岛屿也落入敌手。日军占领大三门岛后,将三门关厂用作弹药库,以此为基地进攻大亚湾沿岸大陆和华南地区。日据时期的三门关,被人称为“死门关”。

  日本侵略者在三门岛的罪行罄竹难书。据惠城文史丛书之《永不忘却——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记载,日本侵略者占领大亚湾三门岛,断绝从珠江口通向粤东海面的交通线,封锁消息,截住过往船只,将船只拖至焚船角(现名,在马湾西面)烧毁,把船上的人全部拉到杀人崖(现名)杀掉,然后推入海中。烧毁多少船只、杀了多少人,无从统计。

  据《惠阳地区地名志》记载,至民国初年,三门岛已有5个自然村,日据期间,被日本侵略者屠杀和大灾荒所致,渔民死亡、逃荒者多,到1949年仅剩100多人。

  另据《东江纵队史》等记载,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前后,东江纵队第七支队奉命投入解放稔平半岛的战斗。此时三门岛的日伪军拒不投降。当年8月21日,第四大队海上中队首先展开了解放三门岛的战斗,歼敌10多人,缴获山炮一门、机关枪一挺及其他一批。

  1950年1月7日,三门岛解放。解放后,大三门岛很长一段时间作为军事前沿,有解放军驻守。约20世纪90年代大亚湾旅游景点大全,部队撤离,大三门岛也逐渐向外人展露“芳容”,成为大亚湾海上旅游热门岛屿之一。

  三门岛,原称沱泞岛,形似大亚湾口的一扇大门,故称三门岛。南距澳头17海里,位于沱泞列岛北部,其为主岛,是大亚湾最大最高的岛。分为大三门岛和小三门岛,平常所说的三门岛一般是指大三门岛。三门岛是珠江口以东沿海地区与香港之间来往船舶的必经之处,也是粤东、福建及浙江沿海船舶来往港澳的交通要道,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三门岛设有三门村,下辖北扣、妈湾、小三门三个村民小组,现有村民700多人。

  用“漂浮在大海上的世外桃源”来比喻三门岛,再恰当不过了:岛上山湖林海美景不计其数,鸟语花香、清爽幽静,徒步赏岛,一步一风景。

  从大亚湾澳头港出发,历经1个小时船程,便到达登岛的北扣码头。北扣码头是三门岛原住居民聚集地之一,现尚有渔民居住。具有浓厚岭南文化特色的渔家建筑和门口晾晒着的渔网相映成趣,海洋气息扑面而来。

  沿着铺满光滑石子的渔村乡野小径,途经一座浓郁的灌木林,眼前豁然开朗。海蓝沙白、素有“中国小塞班”之称的月亮湾沙滩就掩映在此。这里的海水能见度可达10米以上,湛蓝清澈的海水让人惊喜。在月牙形的沙滩上,轻踏细软的银沙,触摸清凉的海水,一阵凉意传遍全身每一个细胞。此外,岛周围区域水深10~20米,水下珊瑚千奇百怪,鱼类成群,由此催生了大三门岛潜水体验项目。

  从北扣步行前往妈湾码头,正好穿越整个海岛,全长约3.8公里,是三门岛上风景最美的徒步路线之一。沿着开阔的登山公路,路两边绿树成荫,分布黄牛木林(群落)以及秋茄、桐花树林等,满眼翠绿,犹如深山老林。这些茂盛的亚热带海岛植被,据统计有485种之多。漫步其中,还可以看到小溪流从山涧倾泻至路边。

  一路鸟鸣不绝于耳,路两旁遍布鲜花,一朵朵、一簇簇,微风吹过带来清香,让人心旷神怡。每年5月,是三门岛上“相思花”开花的季节。每到这时,遍岛金黄,满目绚丽,是恋人们登岛许愿、牵手赏花的大好时节。

  沿着登山公路一直向上,便看到相思湖的铭牌。这是三门岛又一特色——岛心淡水湖泊。

  岛上处处是美景,步步有惊喜。再往西走就是三门岛最高峰——“海誓山盟峰”的路口,山峰高达298米。这里原是渔民的祖先们面对山海许愿之地,也是当年驻军重点把守之地。在圆形瞭望塔碉堡内,老宋体的“祖国眼睛”四个字,体现了当年守岛官兵的革命情怀和历史使命。现今,这里也成了登山爱好者的最佳观景点。往返山顶的路程至少需要1.5小时,如时间充裕,可登顶一游。登上该峰,北望大亚湾,一览众岛小,南望小三门岛、青洲等岛屿,风光旎旖,美不胜收。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旺财去旅游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1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