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6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虽说有句俗话叫“北京宣武门教堂的四合院,天津的小洋楼”,但其实私下一琢磨,北京的小洋楼可也真不少。从传教士进京开始,西洋文化也就进了京城,修起了小教堂,盖起了小洋楼,还和传统的中国建筑碰撞出了不少火花。而西洋建筑当中最具特色的,非教堂莫属。那么北京这些林林总总的教堂,您都分得清楚么?
天主教堂
元枢府釉欧罗巴人瓷像
北京天主教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来自欧洲的罗马天主教方济各会修士孟高维诺于1294年在北京修建了第一所天主教堂。此后,天主教得到元朝皇帝的宽容,传入中国的天主教在组织形态上借鉴了佛教的做法,采用中土佛教建筑常用的建筑形式,其风格与欧洲本土的教堂迥异其趣。
门头沟区后桑峪村耶稣圣心堂
元代天主教在中国以社会上层为主要发展对象,因而信徒主要是居于统治地位的蒙古人和色目人,因而1368年元朝灭亡后,其修建的教堂大多改作他用,存留下来的极少。仅有门头沟区后桑峪村天主堂一所教堂是元代所建,该教堂也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教堂。
宣武门南堂
明万历年间,以意大利籍传教士利玛窦为首的耶稣会传教士经由澳门再次进入中国,万历三十三年利玛窦获准在宣武门内兴建天主教堂,这就是民间俗称的南堂。
宣武门天主堂也是时隔300年后在北京出现的第一所天主教堂。顺治七年,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改建南堂,新建的宣武门天主堂采用当时欧洲流行的巴洛克风格,高大宏伟,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完全不同,成为北京城市中一处特异的景观。
王府井圣若瑟堂
自从利马窦之后,天主教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50年后的顺治十二年,传教士利类思和安斯文准在王府井修建东堂,即圣若瑟堂。
西什库教堂
康熙三十二年在西安门内蚕池口建成北堂,即西什库教堂,本名救世主教堂。位于西城区西什库大街33号,1703年开堂,曾经长期作为天主教北京教区的主教座堂,是北京最大和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西堂
雍正元年罗马教廷传信部传教士德理格在西直门修建西堂,又名圣母圣衣堂,位于西城区西直门内大街130号,是北京四大天主堂中历史最短规模最小的一个,也是四大天主教堂中唯一一个不是由耶稣会士建立的教堂。
至此,在经历了一百年时间后,北京的天主教四大教堂全部建成了,至今这四所教堂仍然是北京最大的四所天主教堂。此后东堂改建为罗马穹顶风格的建筑,新建的北堂和西堂则均采用哥特式风格。
马尾沟教堂
除了四大教堂之外,明末清初期间天主教会还在北京西郊阜城门外的滕公栅栏兴建了教会墓地,这里后来发展成为马尾沟教堂。又名石门教堂,这里也是利玛窦等外国传教士墓的所在地,现在大陆著名的葡萄酒品牌龙徽也是诞生在马尾沟教堂的地下酒窖。
1901年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在此之后,天主教等基督教流派加速进入中国的脚步,陆续建成了东交民巷天主堂、南岗子天主堂等教堂。
圣米厄尔教堂
圣米厄尔(即圣弥额尔),又名台基厂天主堂。北京城区最小的天主教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城区东交民巷。原属法国领事馆。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
南岗子普爱堂
位于东城区(原崇文区)幸福大街永生巷6号。1910年,东交民巷天主堂神父在永生巷(原为放生池胡同)凑集两万银元,购买坟荒地建成普爱堂。原有两栋双层楼房和一些平房。主要用来让修女们疗养、静修之用,同时也开设诊所,后来增设缝纫班,义务为穷人和大龄孤儿及社会上贫困的女孩子缝补衣服。
平房天主教堂
始建于1932年,位于朝阳区平房街正街87号,占地4000多平方米,曾先后用作灯泡厂、敬老院,1991年复堂,北京教区神学院迁入。1996年进行了维修与扩建,加建了钟楼,使教堂内设施更加齐全。
此外北京地区现存比较著名的天主堂还有东管头天主堂(丰台)、贾后疃耶稣圣心堂(通州)、龙庄圣母无染原罪堂(通州)、牛牧屯若瑟堂(通州)、牛房耶稣圣心堂(大兴)、西胡林圣母无染原罪堂(大兴)、求贤“袖珍教堂”(大兴)、曹各庄若瑟堂(门头沟)、永宁耶稣圣心堂(延庆)等。
新教教堂
1980年代开始,中国大陆逐渐恢复教会组织,一些被企事业单位占据的教产被发还教会,老四堂等北京的主要教堂经过整修,重新开门迎接信众。至今,北京尚在使用的天主教教堂共17座,基督教教堂12座,另有20座教堂建筑被占做它用。
位于西四的缸瓦市教堂
新教进入中国的时间较天主教要晚一些,但是进入中国之后,尤其是在1860年之后发展迅速。嘉庆十二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进入中国,清道光十年美国公理会传教士裨治文进入中国,从此开启了新教在中国的传播。
崇文门内亚斯立堂
1870年,美国卫理公会在崇文门建立了北京第一所新教教堂亚斯立堂(又名崇文门教堂)。亚斯立堂建筑属于美国现代折衷主义风格,内部设施豪华先进,曾经是北京最大的新教教堂。
这里是北京目前最古老的一座基督教新教教堂,也是一所涉外的教堂,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曾经接待过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克林顿,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乔治凯瑞博士; 著名布道家葛培理牧师也曾经多次来访。每个主日都有外国使馆的官员、国外信徒来此做礼拜,经常有国际教会间的交流活动。
中华圣公会救主堂
1907年在佟麟阁路的中华圣公会救主堂,又名安立甘教堂。这所教堂是英国圣公会传教士建立的,其建筑风格特异,教堂的建筑平面是常见的双十字形,但是教堂整体建筑均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屋顶为中国传统的硬山顶。
珠市口教堂
珠市口教堂是美以美会(卫理公会)在北京创设的一座基督教堂,也是北京目前仍在使用中的几座基督教堂之一。珠市口堂位于东城区前门大街129号,即广安大街和前门大街两条繁华路段的交汇处。这座教堂始建于1904年,是1900年以后卫理公会在北京南城新建的8座教堂中的第一座。1923年建成。该堂具有简易哥特式风格外貌。
南苑堂今貌
历史上的南苑堂,原为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南苑镇福音堂,是冯玉祥在1924年所建的,当时命名为“思罗堂”。
宽街堂
原址在地安门东大街50号,距现在位置往东约四百米。原会堂为中式平房。1920-1925年间由中国信徒集资买房,改建为礼拜堂。
南口堂
南口基督教堂,始建於1938年,昌平区历史上曾建有五座基督教堂,全部信徒约百余人。
东正教堂
北馆历史图片
东正教是中俄雅克萨之战后随着俄国战俘“阿尔巴津人”一起进入中国的。1710年康熙皇帝特别批准将胡家园胡同的一座关帝庙改建为教堂供阿尔巴津人使用,这就是北馆。
南馆木刻打印
直到1860年后才在东交民巷俄国公使馆附近建立了第二所东正教教堂,这就是南馆。此后传道团又利用他们在政治上的便利,用庚子赔款在紧邻北馆的地区建立了另外两所小型教堂。
在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中,东正教的两所教堂均毁于战火,后利用庚款重建。其中包括圣母安息主教座堂(又称“大堂”)、圣英诺肯提十字堂和教众致命堂。圣母安息堂又称“大堂”,为主教座堂。
青年湖公园今貌
1949年以后,北京东正教会人数下降。1956年6月,北京东正教会宣布解散。教众致命堂原址变为广场,圣母安息堂被改为汽车修理房,而圣英诺肯提十字堂现在是北京俄罗斯使馆的庆典迎宾厅(红房子)。庚子事变中殉道者的圣骨被移至安定门外地传教团墓地,此处有一1918年修建的金顶教堂圣母堂,浩劫期间墓地被破坏,1980年改建为青年湖公园。
目前北京存在的东正教堂位于东直门附近俄罗斯大使馆内,二零零七年,在俄罗斯驻华大使馆的范围内,在教众致命堂旧址上竖立了一个纪念标志和十字架。
现代新建教堂
除上述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教堂之外,改革开放后的北京为满足宗教生活需求,还修建了一大批具备现代特色的基督教堂,下面这些应该是你们比较熟悉的。
朝阳堂
门头沟堂
大兴福音堂
延庆堂
燕京神学院教堂
海淀堂
丰台堂
这里是北京
?
当然啦,除了教堂之外,
北京还有不少中西结合的小洋楼,
今天就和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故事吧!
本期看点
动物园藏洋楼,谁给北京带来西洋风?
文化部宿舍,为何混血混出新时尚?
哪座中学,当年男士止步?
哪位医生,留学归来走上国际路线。
敬请关注
《这里是北京》即将播出
看懂北京城,话说小洋楼
敬请关注今晚BTV新闻频道
《这里是北京》
播出时间宣武门教堂:7月25日 22:40
联系我们!
《这里是北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